201803批次网上考试微观经济学B卷
一 、 填空题 (共 10 题、0 / 20 分 )
1、会计费用表现为__显成本____,而机会成本则可能以__隐成本_形式存在。
2、需求是指_消费者___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___愿意___并且___能够购买___的该商品的数量。
3、微观经济学通过对___个体经济单位___的经济行为的研究,说明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也被称为__价格理论____。
4、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是LTC与代表最规模的STC相切的切点的___斜率___。
5、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是指在_维持效用水平不变_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_递减_的。
6、经济变量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能够反映__一定经济现象____,并且其__数值可以变化____的事物。
7、当______时,平均可变成本处于下降与上升的转折点,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相交于______。
8、经济利润指企业的____总收益、总成本_____,简称利润,企业追求最大利润就是最大经济利润,也被称为_____企业利润____。
9、LAC的变动规律是:呈U型变化,先减少而 后增加_。
10、需求收入弹性表达式___Em=(ΔQ/Q)/(ΔI/I)___。
二 、 单项选择题 (共 15 题、0 / 30 分 )
1、预算方程: 2X1+3X2=60,则消费者最优选择为是( )。
C、MRS12=2/3
2、关于完全竞争市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D、无交易成本
3、“X对Y的边际替代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X的增加数与Y的增加数之比 B、表示X的减少数与Y的增加数之比
C、表示X的增加数与Y的减少数之比
D、表示X的减少数与Y的减少数之比
4、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有( )。
A、生产成本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B、时间因素 C、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
D、三项都是
5、已知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80%,而同期消费者的收入却增加了40%,则该商品很可能是( )。
A、吉芬商品 B、奢侈品 C、一般低档商品 D、必需品
6、当LAC曲线上升时,LAC曲线切于SAC曲线的( )。
A、最低点的左侧 B、最低点 C、最低点的右侧 D、两曲线重合
7、小头爸爸把资金用作大头儿子的教育经费,如果买股票收益大于基金大于教育经费,那么他的机会成本是( )。
A、教育经费 B、股票收益 C、为0 D、基金收益
8、供给函数的表达式QS = - d + g · P,其中关于 g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g 越大,供给曲线越陡
B、g 越大,价格对供给数量的影响越小
C、供给曲线上的斜率 D、供给曲线上的斜率的倒数
9、关于学习经济学的意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了解你所生活的世界
B、提高自身素质,参与人才竞争 C、不能参与经济并作出正确决策
D、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10、与传统经济学相比,凯恩斯经济学的根本差异在于( )。
A、否定投资自发等于储蓄
B、以上三者都是
C、否定经济可以实现自动充分就业
D、反对萨伊定律
11、关于实证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力求回答的问题是“是什么”
B、涉及好与坏的判断
C、力求回答的问题是“应该是什么”
D、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
12、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的比率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 )。
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不变动; C、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D、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
13、录音笔的需求价格弹性ed=2,当价格P=500元时,销售量为1000台,厂商为促销,降价10%,销售收入如何变化?(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14、当两种商品X和Y效用函数为U(x,y)=xy时,下列哪一个效用函数描述了相同的偏好次序?
A、U(x,y)=(x-5)(y-5)
B、U(x,y)=(x+5)(y+5)
C、U(x,y)=(x/5)(y/5)
D、只有B和C正确
15、假设消费者收入不变, Px不变, Py上升,预算线将怎样变动?( )
A、预算线纵轴截距不变,横轴截距减少,预算线向左旋转
B、预算线横轴截距不变,纵轴截距增加,预算线向上旋转 C、预算线纵轴截距不变,横轴截距增加,预算线向右旋转 D、预算线横轴截距不变,纵轴截距减少,预算线向下旋转
三 、 问答题 (共 4 题、0 / 20 分 )
1、如何理解西方经济学是一门考察稀缺的资源合理配置的科学?
西方经济学认为,人类的欲望和由此引起的对物品和劳务的需要是无限多样的,可是用来满足这些无限需要的手段即用来提供这些物品和劳务的生产资源是稀缺的。这样,就产生了如何分配使用这些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需要的问题,这就是“选择”,也就是“配置”资源的问题。人类社会面临的经济问题就是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和有效率地分配使用于各种途径以满足人类无限多样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市场价格机制来实现的。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都是由市场价格决定的。假若人类能无限量地生产出各种物品,或者人类的欲望能够完全得到满足,即在这样一个丰裕的伊甸园里,不存在稀缺物品,所有的物品都是免费的,像沙漠中的沙和海岸边的海水,价格和市场互不相关,那么经济学就无须存在了。正是由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生产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才引起了人类的经济活动,西方经济学也就成为一门考察稀缺资源的配置的科学。
2、为什么长期和短期的平均成本曲线都是U形?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是因为先受边际收益递增,而后又受边际收益递减的影响。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也会呈U形,是因为随着产量的扩大,使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增大,因而产品的生产经历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这表现为产品的单位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递减。长期平均成本经历一段递减阶段以后,最好的资本设备和专业化的利益已全被利用,这时可能进入报酬不变,即平均成本固定不变阶段,而由于企业的管理这个生产要素不能像其他要素那样增加,因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的困难和成本越来越增加,再增加产量长期平均成本将最终转入递增。
3、机会成本对决策分析有什么意义?为什么?
机会成本是经济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人们在决策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可以被推广到任何有关人类行为的决策过程中去。它是以放弃用同样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或将同样资源投入另外一种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收入来衡量的。
经济学要从机会成本的概念来分析厂商的生产成本,是因为,经济学是从稀缺资源配置的代价而不是会计学的意义上来考察成本的概念。当一定量的经济资源投入产品A的生产中时,生产产品A的代价不仅包括这一定量的经济资源的耗费,而且必须包括没有用这些经济资源生产产品B可能获得的收益。因为如果用一定量经济资源所生产A获得的利益抵不上生产B获得的收益,资源就要从A转移到B。因此,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生产A的真正成本,不仅应该包括生产A的各种费用支出,而且应该包括放弃的另一种用途(生产B) 可能获得的收入。
4、如果你有一辆需要四个轮子才能开动的车子,有了三个轮子,那么当你有第四个轮子时,这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似乎超过第三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这是不是违反了边际效用递减律?
不违反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因为边际效用是指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增加(或减少)的总效用的量。这里的“单位”是指一完整的商品单位,这种完整的商品单位,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效性的前提。比如,这个定律适用于一双的鞋子,但不适用于单只的鞋子。对于四轮车而言,必须是有四个轮子的车才成为一单位。三个轮子不能构成一辆四轮车,因而每个轮子都不是一个有效用的物品,增加一个轮子,才能使车子有用。因此,不能说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超过第三个轮子。
四 、 判断题 (共 10 题、0 / 10 分 )
(×)1、规模经济也称作内在经济,规模不经济也称作外在经济。
(?)2、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的平均收入等于边际收入等于产品价格。
(√)3、所谓供给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影响该供给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所有影响这种商品供给量的因素的函数。
(×)4、机会成本是实际发生的成本。
(√)5、当供给函数为非线性函数时,供给曲线是一条曲线,曲线上各点斜率不等; 当供给函数为线性函数时,供给曲线为直线。
(×)6、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
(×)7、假如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某种蘑菇会致癌,则这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
(√)8、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数量成正比,与欲望的强弱成正比。
(×)9、中国的劳动力是充足的,而资源是稀缺的。
(√)10、长期中所有生产要素可以调整,所以是没有固定成本的。
五 、 计算题 (共 2 题、0 / 20 分 )
1、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Q)=Q3-10Q2+17Q+66:
(1)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
(2)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TVC(Q)、AC(Q)、AVC(Q)、AFC(Q)、MC(Q)。
参考答案:
(1)可变成本部分:Q3-10Q2+17Q
不变成本部分:66
(2)TVC(Q)=Q3-10Q2+17Q
AC(Q)=Q2-10Q+17+66/Q
AVC(Q)=Q2-10Q+17
AFC(Q)=66/Q
MC(Q)=3Q2-20Q+17
2、假定表2是供给函数Q3=-3+2P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供给表:
(1)求出价格3元和5元之间的供给的价格弧弹性。
(2)根据给出的供给函数,求P=4元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
参考答案:
(1)es=(ΔQ/ΔP)×{[(P1+P2)/2]/[(Q1+Q2)/2]}
=[(7-3)/(5-3)]×{[(3+5)/2]/[(3+7)/2]}=8/5
(2)es=(dQ/dP)×(P/Q)=2×(4/5)=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