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批次网上考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B卷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 、 多项选择题 (共 10 题、0 / 20 分 )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 )
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革命根据地
D、党的建设
2、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解放思想
4、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三个代表”
5、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是( )
A、顺应自然
B、保护自然
C、尊重自然
D、改造自然
6、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 )
A、宽领域
B、多层次
C、全方位
D、多渠道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
A、正直诚恳、政治坚定
B、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C、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D、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8、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内容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 )
A、帝国主义
B、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
C、封建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二 、 判断题 (共 10 题、0 / 20 分 )
(√)1、建国后,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是赎买政策。
(×)2、中共一大明确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但不是一种治国结果。
(√)4、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5、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政体。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
(×)7、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8、在世纪之交中国已经总体上实现的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目标。
(√)9、生态文明理念与和谐社会理念是相矛盾的。
(×)10、“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是指在21世纪中叶中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三 、 单项选择题 (共 10 题、0 / 20 分 )
1、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十四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20多年的实践,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科学定位,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
A、决定性作用
B、补充性作用
C、基础性作用
D、辅助性作用
2、国家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制度是( ) A、社会分配制度
B、保障最低生活标准的平均分配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维护社会稳定制度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 )
A、农民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分配不公平之间的矛盾
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群众同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D、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之间的矛盾
5、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 )
A、当前的权宜之计
B、长期的基本国策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策
D、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政策
6、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B、政治协商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是( )
A、理论与实际
B、完全不同
C、相同的背景
D、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8、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 )
A、中国是一个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向着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
B、发生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国家
C、中国社会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D、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9、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 )
A、发展动力
B、优越性
C、根本任务
D、根本目的
10、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A、集体经济
B、国有经济
C、公有制经济
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四 、 问答题 (共 1 题、0 / 10 分 )
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参考答案: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二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三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作为社会建设过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和现实的重大任务。同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建设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五 、 辨析题 (共 2 题、0 / 30 分 )
1、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参考答案:
本命题正确。(1)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公有制反映的是生产资料的公有性质,公有制实现形式反映的是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2)同一种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同样的实现形式。(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2、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辩证统一的。
本命题正确。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其中,(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开放的基础,要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执行既定的对外开放政策,并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逐步地扩大对外开放。(2)坚持对外开放有利于增强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能力,因为通过对外开放,可以借鉴世界上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以及有目的地利用先进的设备和其他生产要素,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3)任何闭关自守、肓目排外或只靠他国来获得发展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总之,我们必须在实际中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自力更生的能力上,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对外开放。